东山小学作文通用(6篇)。
东山小学作文(篇1)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々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15、瓜苦:犹言瓜瓠,瓠瓜,一种葫芦。古俗在婚礼上剖瓠瓜成两张瓢,夫妇各执一瓢盛酒漱口。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
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
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
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
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
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
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
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
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
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
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
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
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赏析:
《毛序》说:“《东山),周公东征(平武庚、管叔之乱)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此说无确据。朱熹《诗集传》以为“此周公劳归士词,非大夫美之而作”。说“非大夫美之而作”是,但说“周公劳士之作”则未必然。因为从诗的内容看,这实在是一首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事或与周公东征相关,却不必是周公所作。
全诗四章,章首四句叠咏,文字全同,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近。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复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既是 “以哀景写乐”,又不全是。盖行者思家,在雨雪纷飞之际会倍感凄迷,所以这几句也是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准备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背景。
每章的后四句,则是叙事性内容;大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两章写主人公还乡途中的悲喜交集,喜胜于悲的心情。诗人首先抓住着装的改变这一细节,写战士复员,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其次写归途餐风宿露,夜住晓行的辛苦。把诗中人比作桑林的野蚕,颇有意味:令读者感到他辛苦是辛苦,但也有摆脱羁勒,得其所哉的喜悦。(一说这几句是写回忆军中生活,虽也可通,总不如解为直叙归途中事顺理成章)二章写途中想像家园荒芜、民生凋敝,倍增怀念之情。诗中所写的杂草丛生、野兽昆虫出没、磷火闪烁的景象,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及曹操《蒿里行》所写类似,可见战士家乡当时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乱,难怪在家乡越来越近时,诗中人的心境更加复杂。一方面是“近乡情更怯”,另一方面则是“近乡情更‘切’”。所以诗人一面写着可畏的.景象,一面又说着“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那样自相矛盾的话。
后两章承上写主人公途中的想像,却是专写对妻子的怀思。有推想妻在家中的忧思(“妇叹于室”),有回忆新婚的情景,也有对久别重逢的想像。诗中特别提到葫芦(瓜瓠),是因为古代婚俗:夫妇合卺时须剖瓠为瓢,彼此各执一瓢,盛酒漱口以成礼。这里言在物而意在人。末章进而回忆三年前举行婚礼的情景,写莺歌燕舞,迎亲的车马喜气洋洋,丈母娘为新娘子结上佩巾,把做媳妇的规矩叮咛又叮咛(“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些快乐情景既与前文的“妇叹于室”形成对比,同时还暗示着主人公曾经有过“新婚别”的悲痛经历。回忆还会引起诗中人对重逢更强烈的渴望。俗话说“久别胜新婚”,诗的结尾说:“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既是想入非非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人际关系较为单纯,夫妇关系实是最深挚的一种人际关系。战士在军中及归途更多地想到妻子,特别是“暮婚晨告别”的妻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体。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丰富的联想,它也许是国风中想像力最为丰富的一首诗,诗中有再现、追忆式的想像(如对新婚的回忆),也有幻想、推理式的想像(如对家园残破的想像),于“道途之远、岁月之久、风雨之凌犯、饥渴之困顿、裳衣之久而垢敝、室庐之久而荒废、室家之久而怨思”(朱善),皆有情貌无遗的描写。而放在章首的叠咏,则起到了咏叹的作用,这咏叹就像一根红线,将诗中所有片断的追忆和想像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浑融完美的艺术整体。
东山小学作文(篇2)
东山水塔
在东山文化广场东北面的最高处,矗立着两座水塔。他俩外貌相似,都是圆柱形的身子笔直向上,头顶着比身子更粗的圆柱形的帽子,活象冒字。有意思的是:一个又高又瘦,一个又矮又胖,真象一对好兄弟。大人们说:胖的是哥哥,瘦的是弟弟。
水塔里面很宽敞,进门就能看见一排有碗口粗的水管向上延伸,上面还整齐地排列着朱红的阀门。头顶是黑洞洞的,最高处是特大的水箱,与向上延伸的水管相连。
听管理水塔的阿姨讲:水被压力顶着,从上水管流进塔顶的水箱,然后从下水管分别送到四面八方,家家户户就能吃到自来水了。
水塔为我们默默地送来了甘泉,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的人们不也是如此吗?
到了夜晚,塔身上的霓红灯亮起来了,那矫健的身姿屹立在夜色中,仿佛变成了永恒的雕像。
东山小学作文(篇3)
今天是11月5日,星期六,天气阴沉,但是我心情很高兴,因为我要跟着妈妈和学校老师们一起去苏州采桔子了。
上午,我们先去参观了陆巷古村和雕花大楼、宰相府。但是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下午的采桔子。
还没下车呢,我就看到了大片大片桔红色的桔子树。一下车,我就闻到了一股清香。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冲进了山脚下的桔园。我先揪住桔树的枝条,从上面揪下来一只红彤彤的大桔子,剥开来品尝:哇!一股又甜又新鲜的桔子汁水就涌进了我的嘴巴,想不到新鲜的桔子这么好吃。我又连着采了几个。可是由于是我第一次采桔子,桔子给我扯得“皮开肉绽”,惨不忍睹。我记起了导游说的话,采桔子要连柄采,尽量不要把桔子皮扯破,那样就不容易存放了。我在另一棵树上又看中了一只又红又鲜艳的大桔子,这次,我小心翼翼地先用手按住叶柄,再朝桔子生长的相反方向用力一扯,果然,桔子完整地被我采下来了,上面还连着一片碧绿的树叶呢。
这时,我听到妈妈在旁边大呼小叫,我凑过去一看:原来她采到了一只很像梨子的桔子!妈妈还教我如何识别桔子是否好吃,就像螃蟹一样,从桔子底部的肚脐眼的形状可以看得出来。肚脐眼儿外圈是圆的,里面有个凸起部分,这种桔子就比较好吃。我又采了一个这样的桔子,剥开来一尝,果然很甜。我们大声招呼别的老师也来这棵树上采桔子。不一会儿,桔子树下就聚了好多人,大家边采边吃,一时,东山下全是桔子的香味。
看到我们采得这么欢,桔子园的主人有点着急了,他用苏州话叫我们回来。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桔园。我回头看桔园,大片大片的绿色中,不时闪现出艳丽的桔红色。刚才我们就是在那里放怀大吃桔子的呢。
妈妈付钱买下了我采摘的桔子,大概有五斤多。我要拎回去给爸爸、爷爷奶奶品尝一下。
回去的路上,导游播放了一部电影给我们看。看着看着,不知不觉间就回到了常州。
今天的苏州一日游真令我难忘啊!
东山小学作文(篇4)
家乡的空气那么清新,家乡的天空那么湛蓝,家乡的景色那么别致,家乡的美丽景色会使你流连忘返,尤其是我家乡的东山。
春天到来之际,万物复苏,让你感觉倒是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山上的积雪也逐渐的融化,小草也长出了小绿芽,展现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就连那弱小无助的野花也竞相开放,一朵朵争奇斗艳。
炎热无比的夏天到了,山上的树木长得就更加茂盛,一棵棵的树木就像是一个个威武,神勇的战士一般。再加上花儿的妩媚,这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美丽无比。
到了秋高气爽的秋季时,东山上的树木,红叶似火,远远望去,像是走进了火海一样,真像是童话中梦幻般的童话王国似的,火红的一片,映入眼帘。
到了寒冷至极的冬季时,山上的树木银装素裹,像是一位老人穿着一件雪白的衣裳,静静的在山脚上坐着,好像在注视着什么。
美丽的家乡风景好似一幅画,一幅会动的写意画,美得让你着迷。
东山小学作文(篇5)
我年纪虽小但去过国内的不少地方旅行,要说最爱去的地方就要数东山了。
东山,是福建省内的一个算不上繁荣的海边小镇。但他是我心目中夏天的旅游圣地。那清澈的海水,勾引着你要下去尽情玩耍。扑通一声跃入水中,顿时倍感清凉。浮出水面,海风轻轻地抚摸你的脸,海浪温柔地与你擦身而过。在海水里尽情游啊游,享受着这惬意的感受。
在沙滩的一角,有一片礁石群。我惊奇的发现,在最大的那块礁石上,有一片退潮后形成的小水池,小水池里有一些游来游去的小鱼,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爬上礁石。家长们也闻讯赶来。一个个在浅浅的小水池里扑腾,溅起不少水花。是谁扑通一声扑上去,却什么也没捞着。我们怎么也抓不到鱼,最后决定把水池用沙填充了,最后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了三条鱼。不过也算是不小的收获了。第二天,又来到礁石上。鱼明显少了很多。看来这些鱼都有自知之明,在涨潮的时候跑海里去了。这天,我们改变了策略。与其把水池填满,不如把水池里的水都排掉。家长们也兴高采烈的加入,纷纷拿起穿来的拖鞋,光着脚干劲十足的把水往外泼。一忽儿,水池里的水就消得差不多了。没了水的鱼儿,鱼游不到哪里去抓它那是易如反掌。就这样鱼儿很快都被我们俘虏了。回到宾馆,我和几个小伙伴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分赃了。
阳光,海滩就这样成为了我最珍贵的记忆。
东山--我的最爱!
东山小学作文(篇6)
据《上虞县志》记载,东晋名士谢安慰41岁前长期隐居此山,东晋升平四年(公元360年),谢安离开东山从政,成为著名政治家,成语“东山再起”即出于此。东山在上虞上浦镇境内,南距上虞城区13公里,水陆皆通。
沿唐诗之路,寻李白当年南游的航道,便可到达上虞市曹娥江与剡溪江的汇集之处,成语“东山再起”之山——东山,便屹立在碧波之畔。
东山,又名谢安山。原不怎么出名。自从东晋名士谢安隐居此山后,引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渐渐成了我国东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贺知章、刘长卿、方平、苏东坡、陆游等,都曾盘桓其间,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
谢安,东晋政治家,字安石,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因拒受尚书朗等职而隐居会稽东山。23年后,他受命于艰危,出东山匡扶晋室,并出奇制胜,获得了淝水之战的大捷,成为一朝重臣。从此有了“东山再起”的`典故。唐代大诗人李白为此写了“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名句。
沿着溪边小路入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块雄踞江边的奇石,这便是李白诗中所说的“谢安石”,又称“指石”。远远望去,犹如人指遥点江天。对岸有块若隐若现的沙洲,溪江环流围成琵琶形状,与“指石”逼真地构成了“指石弹琵琶”的情状,故又有“江南第一指”和“会稽琵琶洲”之称。相传当年谢安经常邀王羲之、许询、支循等会稽高僧墨客在此石下弹琴下棋赋诗作书,留下了许多佳话。
循小径继续往前行,便看到一块临江突起的大盘石,石壁上藤蔓绕,苔藓茸茸,这便是有名的剡溪钓石,又称谢安 ,
资料
这里有种“磁傅鳊鱼”,头尖身扁尾似扇,肉嫩鳞细无腥味。当年谢安最喜欢吃这种鱼,常邀王羲之等到这里静坐垂钓。如果有心,在这块具有神奇色彩的盘石上仔细寻觅,便可发现有一些大小不一、形似木屐的脚印迹。据说这还是谢安当年留下的。
走完沿溪山径,再过小石门,扑入眼帘的是块平地,四周由蔷薇花织结成一洞穴,令人称奇。这里曾是谢安邀歌伎“丝竹歌舞”之地。一天,有位姓李的歌伎突然问谢安:“谢公,要想救国安民,必先做到什么?”安答日:“必先积蓄其德义。”李日:“德义不厚却想救国安邦,乃‘伏而舔天’也!”说罢,刎颈倒地,血溅花叶而死。谢安悲痛至极,抱李仰天长啸:“安不如一个纤弱女子也,羞矣!”自此之后,谢安废丝竹歌舞之习,除肉林酒池之嗜,日策马于崎岖山道练骑,夜博览群书运筹帷幄于油灯之下……李白当年寻迹东山,来到此洞时,写下“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故,明月落谁家”的诗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当年登览东山,也写下了“几更梵宇勋名在,不与蔷薇一样残”的赞句。
从蔷薇洞再往上登,便来到东山国庆寺,这里是块山巅平地,四周被毛竹包围着。谢安苦心经营的“明月堂”、“白云轩”、“两眺亭”等许多名胜古迹,虽大都不复存在,但断壁残垣历历在目。寺院左侧有个曲状的池子,是谢安为洗木屐而挖掘的,名日:“洗屐池”。池不大不深,但池水冬夏不枯,甘甜清冽。绕着池子漫步,池中不时传来叮叮咚咚的水声,真乃清幽极了。
洗屐池侧的松林里,有谢安的土墓一座,墓前立“晋太傅谢公墓”碑。当今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登山祭祖,称东山是娟雅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