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稿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导航

春节烟花作文

发表时间:2024-01-24

相关推荐

春节烟花作文简短。

作品是集中表达出作者情感和思维个性的文化舞台,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我们为大家筛选了一篇题为“春节烟花作文简短”的推荐阅读。如果这个网页对你有用请点击收藏按钮!

每到过年时节,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了,因为过年,我们不仅可以穿上新衣服,还有很多玩的。放烟花,就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一项活动。

那一年三十的晚上,我在河边等妈妈回来,给我带来我最喜欢的东西烟花。妈妈终于来了,她手里拎着一大口袋的烟花,我把烟花放在地上。

我首先点燃了一个烟花冲天炮。冲天炮冲到天上时闪出许多的小火花,这火花五颜六色的,把整个夜空打扮得艳丽无比,真是好看。接着我又点燃了一根叫老虎炮的烟花,我把它放在地上点燃后,它冲上天,爆开时它居然发出了老虎的叫声,怪吓人的;接着我又拿出一个不知名的烟花,我把它点燃后,它就像许多老鼠一样到处乱窜,吓得我们小伙伴们尖叫着,四散逃窜。

烟花差不多放完的时候,我和妈妈走到家里的楼上去了,在楼顶上我点燃一根冲天炮,瞄准对面的一棵树,冲天炮冲出来一下子打在树上,一下子就像满树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我又点燃了一根星星烟花,点燃后它就会发出和星星一样的火花,我拿着星星烟花到处飞舞。不过星星烟花燃得很快,一会儿就燃完了。我从中又拿出一根像绳子一样的烟花,我问妈妈:这是什么烟花?妈妈说:我也不知道。我把它拿在手上,点燃后,不知怎么的,它一下子爆炸了。我立刻把它扔掉,吓得脸脸都发白了。

编辑推荐

春节感慨小学作文系列


作文稿小编考虑到您的需求精心为您制作了这份“春节感慨小学作文400字”。作文需要我们有一颗富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底蕴的心,作文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探索更为奇妙的想象世界。人们会流连忘返在优秀的作文里。为了避免重要信息遗失建议您收藏该网页链接!

春节感慨小学作文400字 篇1

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来临,以致我根本没察觉到它的到来。直到小姐姐来向我喊道:“春节来了,春节来了!”我才猛然醒悟:哦!大年三十啦!抛开烦恼,去看烟花吧!

大年三十,门外的烟花似乎特别绚丽,红的,黄的,绿的,紫的,颜色各异,争奇斗艳。像孔雀开屏,如红梅映雪,似琼花玉叶,千姿百态。仿佛那是真的,触手可及。可就在这时,“花”谢了,猛然想起,那是烟花。

旁边,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走进一看,原来他们也在鞭炮。那是一种圆柱形的爆竹,可以立在地上,北方人统称“二踢脚”,约有半个手掌般大小。只见其中一个男孩举着一根着了火的小木棍,颤颤克克地走到哪里,做好了逃的姿势。啊!点着啦!爆竹飞上天,“砰”的一声炸开了花。每当点着时,他们必会发出阵阵欢呼。

看到这里,我的手早就痒痒了。便叫来小姐姐,咱们一起放鞭炮。咱们呀——也要为春节添些喜庆。

说干就干,小姐姐拿来了火柴,我从家里拿来了一大串鞭炮。开始放了起来,我们把鞭炮挂在一根粗木棍的顶端,又把粗木棍的末端固定在阳台上。小姐姐输了她来点,这会儿,我已逃之夭夭了。只见小姐姐从容地走向鞭炮,一幅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样子。可我知道,其实她的内心紧张着呢!迟迟不敢“下手”。“快呀!”我幸灾乐祸地催她。她做好了逃的姿势,颤颤巍巍地把手伸了过去,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门外。可结果呢——鞭炮没点着,她却溜了。唉!胆小如鼠的姐姐!本人出马,一个顶俩,点着啦!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响了起来,我们又为春节添了一份喜庆!

春节感慨小学作文400字 篇2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传入我的耳朵。啊,人们都在庆祝春节的到来。家家喜气洋洋,和和美美,都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

我家也不甘示弱,准备贴上春联和“福”字。主要负责人当然是我呀。我先搬来椅子,站在椅子上,拿起一张“福”字,目测了一个位置,问爸爸妈妈:“这个位置好吗?”“不好,往左移一点!”爸爸一边说,一边摇头。“不行不行,再往上移一点!”妈妈补充道。“行吧行吧,这样好。”最后一个倒着的大“福”字贴好了,这象征着福到了。

接下来该贴春联了。我亲手写了一副春联——“兔岁添福气,龙人奋雄程”。我一边贴春联,一边问妈妈:“为什么过年都要贴春联呢?”“春联,俗称门对子,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既增添了喜庆气氛,又可以驱鬼、辟邪······”妈妈娓娓道来。

看着大门上的“福”字和春联,我心里有一种成就感:“妈妈,我写的春联好不好呀?”“好,真好!女儿长大了,会为家里做事了!”妈妈欣慰地说。站在一旁的爸爸也爱抚地摸着我的脑袋。


春节感慨小学作文400字 篇3

崭新的一年热热闹闹的来临了,你看商场里,人山人海,我和爸妈推着推车忙得不亦悦乎。爸爸往推车子里放给长辈们的钙加D软胶囊、元邦、黄金搭档、燕窝、各类补酒;妈妈忙着挑她的化妆品和招待客人的瓜子、礼包等;我挑着我的最爱:田园薯片、巧克力饼干、开心果、鞭炮、冲天炮、孔雀开屏等,车子马上塞满了,我又去推了一辆。商场人来人往,打招呼声、惊叹声、呼儿唤女声,夹杂着收银员按键盘声,春节到了,至年货买礼品,真是一派喜庆!

过年,最有气氛的数我们放烟花爆竹了! “我来放,我来放!”我抢过爸爸手里的长鞭炮,噼噼啪啪,又清脆又响亮,邻居们探着头,脸上都是笑脸!下一个,我放的是孔雀开屏,刚开始窜出一小片小雨点,越来越大,像一只孔雀在跳跃的最大极限时打开它们漂亮的尾巴;还像一把雨伞,“轰”的一声打开;又像雨点一样落在半空中。绚丽灿烂,把那片黑暗一下子照亮了,真是美不胜收。“这个三十响的礼花我放”、“这个财神到我来放”……我们争着抢着,接着我和姐姐们又挥舞着长长燃烧的荧光棒,我们一会儿划圈,一会儿用火光写2011,把大家看得眼花缭乱! 天空中留下了我们的`那抹美丽,地面上是我们燃烧的热情!

20XX的春节多么的热闹,多么的喜庆!大家新年好!

春节感慨小学作文400字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到了。

春节的前夕,我们家做了很多准备,比如:贴“福”字、大扫除……先说贴“福”字吧!我先在门边放了椅子,自己踩上去,并把“福”字贴上去,我把“福”字贴好后,妈妈说:“你一定要把”福“字贴反,看看你贴的”福“字是不是反的。”我一看,啊,不得了,我竟然把“福”字给贴反了,哎,我真是粗心大意。说大扫除了,这个大扫除,可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我先扫地,爸爸擦玻璃,妈妈拖地,我们认认真真地扫着、拖着、擦着不一会儿就搞定了。

春节到了,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放烟花。我买了一个蘑菇烟花,一点燃,烟花变得无比美丽,有的声音“劈哩叭啦”,有的声音很重,还有的声音很轻。拿压岁钱了,我本来拿了很多压岁钱,可是,一回到家,我的压岁钱就没了,是被爸爸妈妈拿走的,我心想:爸爸妈妈怎么能这样呢,这明明是我的压岁钱吗,凭什么,我辛辛苦苦得来的压岁钱,就这样没了,哎,早早点,我可以早一点把压岁钱藏起来。

我觉得今年我收到了很多压岁钱,虽然我都给爸爸妈妈拿去了,不过,我还是很高兴。

春节感慨小学作文400字 篇5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令我最开心最盼望的节日。

正月初一的早晨,我起得很早,穿上妈妈新买的衣服,先到奶奶那里去拜年,然后到外婆家去拜年。外婆家非常热闹,有舅舅、舅妈、姐姐、妹妹,大人们给我们每个小孩一包压岁钱。饭后,在大人们的带领下,自由活动开始了,我们主要玩耍放烟火、放鞭炮,五颜六色的烟火冲上天空 ,像仙女撒花似的,五光十色,好看极了。当他们点响一串串红红的鞭炮时,使平时胆小的我躲在大人的背后,但看到他们玩得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想,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就被鞭炮声给吓倒了呢?最后,我鼓足了勇气,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

这就是过年,一个永远充满欢乐和难忘的节日。

今年的春节真特别作文集锦


今天作文稿编辑为大家准备了有关“今年的春节真特别作文”的内容,写作文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和社会让我们更加成熟有内涵。一篇优秀的作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抒发真情实感,才能够打动人,怎么样才能写出好作文的精髓呢?

今年的春节真特别作文(篇1)

今年的春节与往常的不同,在xx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为了进一步配合国家和社会加强防控肺炎疫情,我们家尽量减少外出、走亲访友、聚会等活动。特殊时期,我们家隆重推出xx年春节最佳“旅游线路”: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循环游。并配上一副有趣的对联:上联:在家吃饭,不给国家添乱!下联:在家喝汤,祝大家都健康!横批:各自保重!

今天是大年初八了,奶奶看到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有点“宅”不住了就给大家找了点乐子:举办“饺子最香”活动,礼品有红包、牛奶、饼干、糖果……具体的规则就是:每个人做一碟饺子,饺子皮奶奶已经用面粉做好了,但饺子馅要由自己来制作,可做各种各样的口味,但要做出一种动物或植物,按自己的爱好来定,做好了我们来排名次和计分,高分的就多一些礼品。参赛选手有:大姐、我、弟弟和小堂弟,也就是我们家的所称的“四大天王”。

我们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决定先后顺序,“三,二,一,比赛开始!”随着奶奶利落的发令声,我们开始动手做了起来。第一个上场的是既贤惠待人又温柔的大姐,她在大学生活里跟来自五湖四海的舍友们学习了许许多多的烹饪技术,包饺子对她是小菜一碟!她的手法精巧,她做的馅是玉米加胡萝卜,她用一只手拿饺子皮另一只手放馅,两手配合的很好一会儿就包出了一个像小鸟一样的饺子,突然弟弟来了一句“姐姐,鸟儿怎么没有眼睛呀?”大姐想了想说“对哟,那我们就拿黑芝麻来代替眼睛和嘴巴吧!”这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第二个上场的是十三岁的我,我从小就跟妈妈或奶奶一块做这些小点心,后来慢慢的我就学会了,虽然我并没有上过专业的课,但是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比姐姐还多很多,这一次我做了一个在家里前所未有的馅,这个馅是用莲藕加花生制作而成的,虽然我没有尝试过这种味道的饺子,但是我知道凡事都要试一试才知道。最后我包了一个小狗狗,在我看来棒极了!

第三个上场的是我们家的淘气包,外号“小老虎”的小堂弟。他平常也会同婶婶一起包饺子虽然说包的不是很好看,但也成模样了。他这一次包的是一只小老虎,里边的馅是黑芝麻。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阳光帅气的小男孩也就是我的弟弟,他的饺子馅是肉丸加针金菇。只见他小心翼翼的包着一个强壮的大牛,包的很精致!他说希望我今年在学习上的成绩“牛气冲天”!

我们都把自己的成品摆放在桌子上,让奶奶品尝和观赏,大姐获得了第一名,奖品是一个红包和任选五样东西。弟弟则获得了第二名,奖品是一个红包加任选3样东西。我和小堂弟获得了第三名,我们的奖品都是一个红包加任选2样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抱着奖品嘻嘻哈哈的笑着,显得十分喜气洋洋、勃勃生机!到了晚上我们吃团圆饭,我们的作品整齐地摆在饭桌上,让全家人一起分享,大家吃得很开怀!

今天的“饺子最香”的活动真的非常开心,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同心协力做出了一道十分有滋味的团员菜!它给我们安静的春节带来了活力和乐趣,使我们家洋溢在喜气洋洋的快乐氛围!更重要的是有家人的陪伴更体现了大家庭的温馨!

今年的春节真特别作文(篇2)

转眼间,新年又来了。羊年是人们期待的一年。大家都长大一岁了,可以收红包,可以吃顿团圆饭,开开心心的。

今晚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这一年,我们来到了诸暨,那里的`好菜一个接一个的收上来。大人们聊得投机,孩子们玩得开心。

午夜时分,鞭炮齐鸣,空气中鲜花盛开。我和姐姐躺在窗前,想象着新年的美好,欣赏着空中美丽的烟花。

元旦那天i,我们不在家。我们一大早就坐车去萧山看望父亲的亲戚。我们在萧山吃了午饭和晚饭。第二天还是一样。新年第三天,我一大早醒来父母就不见了,但我并不着急。中午他们去菜市场给亲戚准备饭菜。

现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是时候走出去,穿越全国,欣赏祖国的文物,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者出国玩玩。只要你想要钱,你可以去任何地方。以前还是元旦。孩子们手里拿着鞭炮,在西方放了一个。大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这个谈论那个,有些人在看着这些孩子奔跑。

过完年,就是元宵节了,过完元宵节,就是新年了。元宵节的主角必然是饺子。家家都有饺子的香味。这时,当他们在街上散步时,他们的胃会立即咆哮。

这些是绍兴的新年前后。我们来介绍一下你的家乡是怎么过年的。

今年的春节真特别作文(篇3)

这个春节,我们本可以快快活活地去成都玩,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挡住了我们出行的脚步。

这场疫情的罪魁祸首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为野生动物,传播途径一般是飞沫传播,潜伏期在14天之内。这个病毒截至1月29日,确诊病例达到了6043人,疑似病例达到了9239人,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132人,治愈人数114人。可见这个病毒是很厉害的。

幸好,我们已经早早地退掉了去成都的机票。因为这个疫情出来没多久,国家就下发了免手续费退机票的政策。

自从成都退票以后,我们基本不出门了,在家都安排好了做作业、看书、休息的时间。如果要出门,就必须戴好口罩、手套。回到家必须先洗手,再换衣服。这段时间内,我们都过着安逸的生活。但是有一群白衣天使们正在湖北前线,他们穿着闷热的防护服,戴着沉重的护目镜和口罩,正与这强烈的病毒斗争着。他们晚上睡在医院里的地板上,白天他们全副武装在病房里连续战斗5个小时才换班。有的医护人员因为工作过度投入而不幸被感染上了病毒。最感动的是,当他们康复后再一次回到岗位上,继续战斗。还有一批人,他们虽然在这次疫情中不太被人关注,但他们也是无比辛苦的建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们。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连夜赶工,建成这两座隔离医院。

在我们享受安逸生活的时候,不要忘记那些正在岗位上艰苦奋斗的白衣天使,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相聚!

今年的春节真特别作文(篇4)

噼里啪啦,一阵巨响传进我的耳朵,让我心神不宁,一股刺鼻的火药味传进我的鼻孔,让我咳嗽个不停。

这时,我迅速穿上衣服,跑到门外。一股浓烟已经弥漫了整个大地。这时,我也拿起鞭炮,点燃了火。“嗖!”一声巨响把它扔到外面,震耳欲聋,我的心“怦怦”地一震,人们微微摇晃它。然后,拿起一个扔到外面,门对门的声音让我想起一个巨大的`声响。

声音响彻天际,那味道可以让人咳嗽三天三夜。从早到晚,鞭炮声不断,让我全身充满了火药,让家人咳嗽个不停。

晚上,我挨家挨户捡鞭炮,搬到外面。一些孩子来生火。我哆哆嗦嗦地走到大鞭炮前,小心翼翼地找到了导火索。我怕不小心断了哪条线,就贴了上去。5分钟后,我终于找到了导火索。点着之后,我捂住耳朵,缩了缩脖子。我冲回家,透过窗户看着。我看到保险丝了。一个大火球冲上了天空。然后,花爆炸了。这时,天空突然变成了一个烟花的世界。我们面前的烟火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烟花爆炸后,整个世界充满了火药,小石头时不时落下。

放鞭炮真的很开心。放完鞭炮,我躺在床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今年的春节真特别作文(篇5)

“过年了!过年了!..... "“放鞭炮”伴随着这欢快的声音,春节在大家热切的期待中到来了。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聊得不亦乐乎。

吃饱喝足。大人们悠闲地坐在沙发上,一边泡茶聊天一边看精彩的电视节目,我则领着弟弟妹妹们在楼下放鞭炮。我先拿出一种叫“电光花”的烟花,然后用打火机点燃燃点,突然冒出一些金色的火花。如果你用力扔向天空,烟花在空中翻飞,金色的“花”让周围一片火红,就像一朵浮云但接着,姐姐拿出一捆“烟花”,先把导火索烧了。然后,“嗖”的一声,一个光点升上了天空,然后“砰”的一声,光点突然变成了无数五颜六色的.小点,有时像一朵巨大的花,在空中绽放飞舞;有时它看起来像一条镶满珍珠和玛瑙的翡翠项链;有时候,它像一条身体被包裹着的蛇,张开嘴,异常凶猛。弟弟妹妹们被迷住了,直到最后一丝火花消失。

过年了,多开心啊!放鞭炮超级好玩!

今年的春节真特别作文(篇6)

新年到了,我长大了一岁。新的一年,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给大家一个快乐的新年,不让烦恼干扰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我必须回到我的家乡,与我的祖母和岳母一起看电影、唱歌和聊天。和爷爷爷爷聊聊生活中的`趣事,帮他们捶背,缓解疲劳。和看起来一样好。新的一年,我一定要和小侄子打球,抱抱小表弟,教他走路,这样我会很开心,因为我最喜欢孩子;所以大人也开心,因为不用担心孩子。在新的一年里,我也想找到幸福。我要去柳城买好吃的,买些新衣服,去柳州买些羊肉串,吃点羊肉粉,去公园玩。在新的一年里,你会得到很多压岁钱。如果你把这一切都当成乐趣,你就做不到。你可以存一半压岁钱,剩下的拿去

用吧,然后把剩下的钱拿去买学习用品。我们学习好了就开心了。如果学习用品不够,就从省下来的压岁钱里要。在新的一年里,爸爸妈妈是最辛g苦的。父母有时去亲戚家拜年,有时带我去玩,有时带孩子在家做饭...看有多难,我也想帮他们打退堂鼓,给他们带来快乐。

在新的一年里,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给大家带来快乐,让大家新年快乐。

今年的春节真特别作文(篇7)

中国有个传统习俗,每年过年长辈给孩子红包——“压岁钱”。我们所有的孩子都盼望着新年,因为我们可以穿新衣服,拜访亲戚,赚很多压岁钱。

压岁钱代表着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快乐。我妈跟我说,这些钱是长辈辛苦挣来的,来之不易,不要浪费。我们应该买重要的东西,花在正确的地方。今年过年也有相当的收入,一定要合理安排压岁钱。

第一,我热爱阅读,因为阅读不仅可以增加我的知识,还可以提高我的写作能力。我永远不会放下让我着迷的`书,我会一直把它们搬回家。我想拿着我的一些压岁钱,去书店买我喜欢的、有哲理的、精彩的书,回家后可以“饱眼福”。

第二,我长大了,我想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每次过生日,父母都会送我珍贵的礼物。我很开心。以后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我也会用我的压岁钱悄悄去店里,给他们买一件适合爸爸妈妈的礼物。

第三,我也想用我的压岁钱买一些日用品和学校的设备,减轻妈妈的负担。

今年的春节真特别作文(篇8)

春节是个吉祥的日子;春节是个与家人团圆的日子;春节是个喜气洋洋的日子。

不错,往年的春节都是这个模样的,但是今年的春节大有不同。为什么说今年的春节有所大不同呢?

因为今年春节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PNA病毒,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中老年,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的患者更容易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侵犯,而且容易进展为重症肺炎,出现呼吸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风险。

今年春节,全国人民正在抗击疫情,都被隔离在家中,出门必须戴口罩。

以前春节,各个街道灯火通宵,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现在,门牌关闭,道路上凄凄凉凉,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这次春节,我们被黑暗所笼罩。

但我们并不害怕,以为我们有坚强的后盾。84岁的钟南山老人亲临武汉,不管个人安危,只顾疫情工作。除了钟南山老人,还有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都在默默守护着人民的安全。正是因为这样,眼看着被感染人,在死亡线上狰狞,徘徊。一位感染者痊愈出院,他们只能拼力工作,同时间赛跑,从死神中抢人。

因为武汉,湖北等地区的疫情最为严重,全国人民一句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传向大江南北,推倒了那冷冰冰的墙壁,穿过那无情的栏杆,冲破了每个人的口罩,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虽然今年的春节真特别,但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一定可以融化这一场冰雪!

让我们期待春暖花开,未来美好的岁月,愿大家一切安好!

写安徽的春节作文通用


写安徽的春节作文【篇1】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写安徽的春节作文【篇2】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中国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难的愿望。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人贴对联,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则希望财源茂盛,发财致富。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则希望合家平安,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并能才学并茂,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寿”、“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读为福倒,音谐福到,以求吉祥。在猪、羊、鸡、鸭的窝、圈内,则要写上“猪羊满圈”,在牛圈、马圈,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红色的春联,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深含的寓意,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贴年画、窗花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北宋时期,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纸面”。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此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到了明末清初,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荣华富贵”,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的年画。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淮坊的“杨家埠”。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烈。有着色、套色两种。

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直幡数十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着称,山东淮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以粗壮、朴实见长;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漳州、佛山、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鲜明而别具风韵;四川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独具风采。

此外,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购买者多为农民,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吃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守岁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以待天明。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豪饮,税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就点放爆竹,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人们相信,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爆竹

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排优》说:“古时爆竹,皆以其竹着火爆之,故唐代诗亦称爆等。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此时的爆竹,不只是驱逐鬼魅了,已掺进了新的意义,即除旧迎新之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

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如今“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同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舞龙 舞狮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人将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耍龙灯”的习俗,相沿流传,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耍龙灯分为“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飞腾跳跃,气势夺人。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佛教兴起的时代)。随着佛教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除有雌、雄之分外,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庙会

庙会,俗称庙市,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中国各地方都有庙会,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成都的青羊宫庙会、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都是著名的大庙会。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

写安徽的春节作文【篇3】

黄山,一直都是驴友心中的“旅游胜地”,而且是人生必须去好几次的胜地。地处安徽的黄山与顺德的距离并不遥远,利用一个周五到周日的时间,就能潇洒地走个来回。既然推荐要去黄山数次,本次推荐的方式也比较独特,就是要“冬日登黄山,全靠一双脚”。

选择徒步登黄山,其中最大原因就是黄山的旅游要素很多,比如“四绝三瀑”等,还有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些只有步行才能尽可能饱览;而选择这个季节登山,主要冬季是黄山最美的时刻之一,比如黄山最出名的云海,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

登山:“渐入佳境”的艰险攀爬

奇峰登云顶,雪凇映暖阳。冬日里登攀黄山,遇上徽州的初雪,银装素裹的山色,为奇美的黄山增一丝肃穆之意。

冬日登黄山,身未动之时,要先选好一条适合自己的登山之路。由于化雪之处湿滑,登山显得尤为要注意安全,而登黄山的起点,向来有前山、后山之分,尽管景致不一,但并不妨碍游人赏山观岳。

从慈光阁开始的前山路,是传统的攀山之道,国内有不少的游客,选择由此登山。尽管如此,这条路线的体力消耗会比较大,一路的陡梯、险峻的山路,需要攀山者铆足劲攀足15公里方才登顶。尽管如此,由于前山美景“扎堆”,旅客攀登的同时可感受到“渐入佳境”之感。总之,前山适合体力较好的游客攀爬。

冬日登黄山,后山最适宜。由于这条线路坡度轻缓,可避免雪滑的危险,相较于前山路,登山者可省下一些气力。此外,如果午饭后登山,欲登黄山览次日日出,后山路则更是个明智之选,攀爬至光明顶的黄山酒店会更加方便。

赏景:当云海遇上雪色

黄山海拔高,当从南涌来的充沛水汽碰撞上由北而来的凶猛寒流,此地的初雪总是先润泽黄山。而云海素来是黄山名景,冬日里的黄海,云海遇上白雪,观岳之余叹仙境。

从后山攀爬,从清幽的云谷寺拾级而上,到白鹅岭,经过始信峰到北海,到西海大峡谷至光明顶,一路可观赏始信峰、狮子峰、排云亭、西海大峡谷、飞来石及松谷庵……登上光明顶,便可享“一览众山小”的快感,翻腾的云海,错落的松林,宛如仙境。

如若在山顶酒店夜宿一晚,至清晨5时至6时,裹足暖衣可择光明顶等待日升,感受“万丈光芒耀雪凇”难得一见的景致。

峰回路转,从前山下山,可将天都峰尽收眼底,这是黄山最险峻山峰。此外,自然少不了黄山名景“迎客松”,俗话说“不到迎客松,白来一场空”,只有看过迎客松,阅过石上字,才算是真正地登过黄山。此外,还有西海、北海、一线天等景致,一路美不胜收。

雪日登黄山注意什么?

一般而言,雪凇、冰挂自然是珍贵的景致,但是在冬日攀登黄山要注意保暖、防滑等意外。

如果想看黄山雪景,不妨要提前关注黄山市的天气预报。在装备上,即便是一般的登山鞋,还要装上防滑鞋钉。此外,登山者穿着的冲锋衣内还应穿上保暖的内胆服,更能抵御雪天严寒的天气。值得注意的是,还要备上太阳眼镜,避免白雪的反光伤害双目。

写安徽的春节作文【篇4】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中国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难的愿望。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人贴对联,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则希望财源茂盛,发财致富。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则希望合家平安,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并能才学并茂,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寿、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读为福倒,音谐福到,以求吉祥。在猪、羊、鸡、鸭的窝、圈内,则要写上猪羊满圈,在牛圈、马圈,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红色的春联,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深含的寓意,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写安徽的春节作文【篇5】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中国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难的愿望。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人贴对联,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则希望财源茂盛,发财致富。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则希望合家平安,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并能才学并茂,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寿”、“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读为福倒,音谐福到,以求吉祥。在猪、羊、鸡、鸭的窝、圈内,则要写上“猪羊满圈”,在牛圈、马圈,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红色的春联,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深含的寓意,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贴年画、窗花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北宋时期,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纸面”。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此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到了明末清初,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荣华富贵”,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的年画。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淮坊的.“杨家埠”。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烈。有着色、套色两种。

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直幡数十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着称,山东淮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以粗壮、朴实见长;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漳州、佛山、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鲜明而别具风韵;四川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独具风采。

此外,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购买者多为农民,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吃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守岁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以待天明。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豪饮,税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就点放爆竹,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人们相信,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爆竹

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排优》说:“古时爆竹,皆以其竹着火爆之,故唐代诗亦称爆等。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此时的爆竹,不只是驱逐鬼魅了,已掺进了新的意义,即除旧迎新之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

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如今“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同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舞龙 舞狮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人将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耍龙灯”的习俗,相沿流传,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耍龙灯分为“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飞腾跳跃,气势夺人。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佛教兴起的时代)。随着佛教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除有雌、雄之分外,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庙会

庙会,俗称庙市,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中国各地方都有庙会,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成都的青羊宫庙会、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都是著名的大庙会。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

写安徽的春节作文【篇6】

今天就是大人给老人、小孩派红包的节日——春节。大家知道过年为什么要派红包吗?

传说,有一个叫“祟”的可怕怪兽,它在春节时,总会到一个睡熟的孩子头上摸一下,孩子醒来之后就会疯疯癫癫,胡说八道。又是春节,一次,“祟”正想去摸一对老夫妻孩子的头,忽然被一道亮光亮瞎了眼,它顿时惊慌失措,一溜烟地逃跑了。原来,“祟”怕光,是这对老夫妻放在桌子上的铜币被月光照出的亮光吓走了它。后来,人们效仿老夫妻,在春节时把铜币包进纸里,趁着孩子拜年的时候送给孩子,以防被怪兽惊吓,慢慢地,这种习俗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红包”。

今天早上,我起了个大早,给爸爸妈妈拜年,爸爸妈妈给我封了200元的红包,我乐得合不拢嘴。

早餐后,我给楼上楼下的伯伯、叔叔们拜年,说了“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等的吉祥话,我的手里一下子就添了许多的红包。我乐呵呵地数了一下,居然有950元。

下午嘛。”我只好不舍地放下筷子。

吃完团圆饭,我和爸爸准备去放烟花。只见爸爸用打火机一点,一个“冲天炮”冲天而起。它飞到一定高度时,忽然就不再飞了,而是爆开了。啊!原来这是一条巨龙呀!巨龙在天空上停留了好久,最后,它慢慢消失,只有几个火点闪亮在天边。

春节到处喜气洋洋,大家都好快乐。我真希望天天过春节呀!

写安徽的春节作文【篇7】

擦霉

旧时,农历过年期间,安庆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大人见面互说些“恭喜发财”,“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真是喜气洋洋。但是,伢子(孩子)于不知不觉中说出一两句不吉利的话,则是很难避免的。为了不犯忌讳,一般家长于贴春联的同时,往往还在墙上贴上写有“姜太公在此,百无忌禁”,“童言无忌”等字的大红纸条。如发现伢子说漏了嘴,家长,兄妹或长辈,往往会半认真半开玩笑的,一手捉住说漏嘴的伢子,另一只手将匆忙中操起的鞋底或草把之类的物件,在伢子的嘴上象征性擦一两下,说:“伢子(或直呼乳名)屁股嘴!伢子屁股嘴!”擦的人并不怒气冲冲,而是笑逐眼开;被擦嘴的伢子,也是嬉皮笑脸,不当做是惩罚。只是擦过以后,就会注意不再瞎说了。这种习俗,叫“擦霉”或“揭霉”。

春节灯会

在黄梅戏传统剧目中,有《夫妻观灯》一出小戏,它集中而形象地描绘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安庆灯会高潮时的盛况。

旧时,安庆城每年从正月初三起,家家张灯结彩,处处百戏歌舞,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期间,每天午后不久,街上各家大门上陆陆续续上纱灯,方灯,圆灯,宫灯,皮影灯,走马灯等各种花灯。蜡烛一亮,走马灯内的奔马及人物转动不停;不同造型的花灯,如“桃园三结义”,“唐僧取经”,“王小六打豆腐”等争奇斗艳,盏盏灯光照人。各条大街路口,都扎起高大的牌楼灯,灯火辉煌。门灯,牌楼灯,交相辉映,仰观如灯山,俯视如灯海,场面十分壮观。上灯之前,许多人家喜气洋洋地忙着“接灯”(迎接龙灯,狮子灯等在自家门口和堂屋中起舞,家运红火之兆),鞭炮之声不绝于耳。人们都穿着节日盛装,女孩子们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她们相约结伴而出,争看花灯。上灯时分锣鼓声响,手持各种灯的玩灯人队伍便出现在街上了。仪仗队后,龙灯昂头游来,左右翻滚;狮子灯,腾跳旋转,勇抢彩球;高跷,推车灯,摇花蓝,走马采茶,旱船等各色各样的灯队络绎不绝。灯舞到哪里,爆竹就投到哪里,人群也就涌向哪里,大有“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意境。

开门鞭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称为“开门鞭”,寓除旧迎新、开门大吉之意。放过开门鞭后,锅台、水井、猪圈等处,也一一燃放鞭炮(比开门鞭小),意在祈请主管这些物事的在天之神。

拜年

大人、小孩在正月初一这天一早就穿戴整齐,放开门鞭后,拜年活动开始,晚辈分别到长辈家拜年。聚族而居的则到公共堂屋进行集体拜年活动;妇女和大姑娘不须参加。长幼一一向祖宗(牌位)拜年(磕头)后,接着晚辈就分别向长辈作揖并祝贺几句吉利话,长辈照例要勉励晚辈几句好话;同辈则互相作揖,互说吉利话。然后,各归各家。一家在一起对元宝(就是吃茶叶蛋)。早餐一般都吃鸡汤面,这叫“常吃常有”。除了鸡汤面,安庆市民大多数都吃鸡汤泡炒米,鸡汤泡炒米也算得上是安庆独特的食品。

正月初二到元宵节前,先后到长辈亲戚家拜年。初二,一般到岳家、舅家拜年。给长辈亲戚拜年要带礼物。礼物轻重,视血缘亲疏和家之有无而定。如岳家礼物,旧时一般为四色(样):糕、糖、桂圆、蜜枣。如今当然不限于这些了。但“四色”一般不变。这种礼品的送法在安庆的农村至今保存。

上七日

正月初七称作“上七日”,亦称“人日”———“人生节”。旧俗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原则是,中青年男女都要称一称体重,看看一年来体重增加多少。称时,只能将秤砣往前赶,不能将秤砣往后移;往后移意味着体重减轻,要生病。有的地方。还于傍晚鸣鞭炮。以祝长寿。这种具有娱乐特色的春节习俗现已不多见了。

写安徽的春节作文【篇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的习惯,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我的祖籍是合肥。虽然祖籍是合肥。我却十分喜欢合肥。

那里过春节有个习惯,一定要杀鸡、鸭、雨,以示庆贺,隆重。因此,除夕的前几天,长辈们就要跑去市场买年货和供品了。与此同时,红包则是过年的大主角。大人们、老人们在除夕的晚上就要开始派红包了。没有了红包,孩子们就觉得春节过得不快乐。

而对大人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贴对联、做年夜饭和拜年了。对联是最先贴的,许多“家和万事兴”联,“福星高照”还有“一帆风顺”之类的对联则是人们的首选。贴完对联后,做午饭。也是十分丰盛,鸡鸭鱼肉、青菜、汤,样样俱全。只有鱼,是没有人吃的,也正所谓“年年有余”嘛。不吃就是“有余”了。吃年饭前,是一定要放鞭炮的。然而,放鞭炮也是有讲究的,比如:“6、3”的分钟数,对于他们而言,便是放鞭炮的好时间。

吃完饭后,休息一下,又忙碌开了。大人们又要开始“炸丸子”了。所谓“炸丸子”,是用糯米、肉、葱、盐和水等不下十种的配料浑制而成的。过年时一定不能没有它。首先要把肉剁成肉泥;再把糯米蒸好,和在一块儿;把葱、盐、蒜、姜、醋、老抽等各放一些,拌在一块儿,使糯米变得有粘性。就可以开始搓丸子了。搓好后,下油锅。但是,丸子一定要搓紧。合肥人都认为,“丸子搓得越紧,来年就会家庭越兴旺”,因此,家家户户都很重视。炸成的丸子又香又脆,又有嚼劲,十分可口。但是,丸子很难炸,因此,我们小孩子有时会自愿去为大人们打打下手,切切肉、拌拌葱什么的。

丸子炸好了,便做其它菜。一晃眼,晚餐时间到了。又要下楼去放鞭炮,一家欢欢喜喜地谈天说地。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庆贺。大人们的红包压岁钱也派上用场了,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接过大人们的红包压岁钱,说上两句祝福话语,便放进口袋里了。

这一天,除夕,我们还得守岁。孩子们一点睡意也没有,大人们高兴地交流谈心。一切都很热闹。凌晨笑声充满了整座城市。大人、小孩们一同欢呼,庆祝着新年的到来。

第二天,春节。人们便去长辈家拜年,孩子们照样十分淘气。只是,窗外的雪不停地下,大地铺上了一层棉被。然而,这棉被,不是昨天的了,新一年的了。

写安徽的春节作文【篇9】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中国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难的愿望。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人贴对联,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则希望财源茂盛,发财致富。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则希望合家平安,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并能才学并茂,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寿”、“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读为福倒,音谐福到,以求吉祥。在猪、羊、鸡、鸭的窝、圈内,则要写上“猪羊满圈”,在牛圈、马圈,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红色的春联,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深含的寓意,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贴年画、窗花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北宋时期,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纸面”。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此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到了明末清初,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荣华富贵”,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的年画。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淮坊的“杨家埠”。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烈。有着色、套色两种。

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直幡数十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着称,山东淮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以粗壮、朴实见长;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漳州、佛山、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鲜明而别具风韵;四川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独具风采。

此外,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购买者多为农民,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吃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守岁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以待天明。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豪饮,税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就点放爆竹,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人们相信,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爆竹

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排优》说:“古时爆竹,皆以其竹着火爆之,故唐代诗亦称爆等。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此时的爆竹,不只是驱逐鬼魅了,已掺进了新的意义,即除旧迎新之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

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如今“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同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舞龙 舞狮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人将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耍龙灯”的习俗,相沿流传,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耍龙灯分为“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飞腾跳跃,气势夺人。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兴起的时代)。随着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除有雌、雄之分外,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庙会

庙会,俗称庙市,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中国各地方都有庙会,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成都的青羊宫庙会、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都是著名的大庙会。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

小升初语文文章:一件有趣的事简短


基于您的需要,我们整理了“小升初语文文章:一件有趣的事简短”,在学校学习期间写作文是一项必修的技能,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和知识。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我们沉淀下来,写好一篇作文到底需要什么技巧?

童年,早已经变成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放在现实的生活里,在忙碌的生活中,充满梦幻的童年是那么使人陶醉,那么使人回味无穷,那些童年时,美好的回忆似乎离我们愈来愈远,如果可以坐着时光机飞回从前,我想:任何人都甘愿回去吧!

回想起快乐的童年,真令人回味不已!记得有一次回奶奶家,我和我的两个堂妹在卧房的柜子里找到两盒火柴,火柴很旧了,是用卡纸做成的,盒上还印着饭店的名字,我们很兴奋,就把卧房的门和窗锁了起来,然后拔起一根火柴一直摩擦着,但是磨了半天,也不见一点火光,于是我又拔了一根,擦着擦着,终于看到红色的火舌,我便拿出一张纸,让火烧纸,火一会儿就熄了,纸上有一个小小的黑色破洞,我们就很有成就感!但是烧焦的味道真是难闻到了极点!还好只点一根。

现在的我们,每天从早上到下午,看到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拼命的叽叽喳喳写个不停,而以前总是看着美丽的彩虹想着长大。我和堂妹们还用玩具式的.厨房用具,假装自己是主厨,把黑线当作是乌鱼面,把橡皮擦当作是长条蛋糕,把钮扣当作是杏仁片,看着食谱把菜色通通端出来,还有,我们还会幻想着自己是童话故事里的公主,或是小飞侠,披着红色的床单,在床上飞啊!飞啊!有时不巧还会相撞呢!有时也会踩到枕头滑了一跤,更有时会踩到棉被或对方的披风而被绊倒,现在想起来,真是既有趣又好玩啊!

有句话说:“没有方法能使钟为我们敲已过去的钟点。”在人生中就是要向蒲公英一样,勇往直前的向未知的远方飞去,所以就让我们像蒲公英一样,努力向前飞吧!

听爸爸说世界上平跑最快的人是美国人鲍威尔,他的速度达到了200米9秒47。可今天同样是200米,我觉得自己比这个飞人跑得还要快,当然这可是有条件的,因为发生了一件超级惊险、超级恐怖而让我不得不超越自己的极限拼命的跑,听我来说说这个惊险一刻吧!

今天是星期六,跟往常一样,吃过晚饭我就去广场找朋友玩。在回家的路上,我漫不经心走过一个楼栋,忽然听到里面传来奔跑的声音,我向楼栋里望去,只见一条棕色的大狗狂叫着冲了出来,平常小区里有很多狗,见到生人叫两声也就过去了。可是这条狗对着我狂叫不止,我对着它一甩手,把它吓了一跳,它一定是以为我要向它挑战,它两眼放光,突然向我扑了过来。我的妈呀!我顿时感到心跳加快,这条狗可不好惹啊!我撒腿就跑。

我也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快的速度,就觉得风从两耳边呼呼地往后刮,路旁的树飞快地往后移动,我的鞋上跟安了加速器一样飞驰着往前奔去。我心里想着:“哎呀,早知道就不惹你了!”那只狗肯定受不了我向它挥的那一下手,一定以为我瞧不起它,10米、8米、3米,家门遥遥在望,呼!终于到了,我赶紧跑了进去,飞快地进去把门关上,趴在窗户上往外一看,那只狗居然已经无影无踪了。这时候我才松了口气:“哎呀!我的妈呀!可吓死我了。”我已经精疲力尽、气喘吁吁,豆大的汗珠从脸上往下滴,真是太惊险了。

这一次经历真是有惊无险呐!没被狗咬伤,下一次可能就没那么好运了。我也想提醒同学们一定不要招惹大狗,也希望小区里养狗的人把自己的狗看好,以免让它们伤害到无辜的行人。

[写作]我是超级飞侠作文600字简短


作文是思想交流的桥梁让人们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写作可以让我们品尝到用想象力创造出的美妙滋味。您能很好地进行作文的写作吗?小编向您分享了“[写作]我是超级飞侠作文600字简短”,以下是必要的信息请认真阅读!

我是一个超级飞侠,有蓝色的帽子,金色的头发小小的嘴巴和鼻子。我那蓝色的眼睛在阳光下闪着美丽的光芒。我穿着蓝色的裙子和黄色的鞋子,

有一天,我被安琪叫到总部,安琪是总部的管理人,她短短的头发和小小的眼睛,非常漂亮。安琪命令我把一个包裹送到一个小女孩家里。我接过包裹,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我飞到小女孩家,按了好几下门铃,却迟迟没有人开门。这时,旁边路过的一个小男孩说:这家外出打工了,要过好几天才回来呢!我听了忙问:他们搬去哪儿啦?他们搬到美国去了。小男孩说。怎么这么远呀?我叫起来。小男孩叹了口气说:你还是别去了吧!那么远你肯定到不了的。他们还订购了一个包裹呢!如果不能及时送到就不能完成任务。说完。我就就往美国那边飞去。

飞往美国的路上有好多困难啊!要飞过经常爆炸的火山,经常引发海啸的大海,经常发生地震的地震带。飞过火山时,我的一只翅膀被烧坏了,我一看啊,是岩浆,岩浆把我的翅膀烧坏了。我只能用一只翅膀飞翔,可是没过一会儿,那只翅膀也被烧坏了。哎呀,好疼!岩浆把烫得我好疼。

最后我只能走着去美国,到达海边时,我又发现怎么才能过去呢?这时,一只小船停在海滩边,我坐上小船,划了不一会儿,海啸就来了,眼看一个海啸就要朝我这里打过来,我赶紧往旁边划,幸好没打中。我来到了地震源,那里正在地震,我走过一个大厦时,大厦突然倒下来了,我被压在下面,但我没有放弃,一点一点的往外爬。

过了几天,我才到了美国,成功的把包裹寄交给了小女孩,我对小女孩说: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我们每件事都要说到做到。